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当前和今后这一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与人民的期望,务必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深读细悟《决定》,紧随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常学”党规,“廉守”党纪,“永跟”党走,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奋楫笃行”,让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硕果盈枝”。
在“一以贯之、深学细悟”中“常学”党规,反复琢磨、领悟要义,抓实“方向盘”,让固本培元“持续在线”。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学习《决定》的落脚点在于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工作、推动发展的实践。对学习《决定》而言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静下心来,花费足够的精力去咀嚼每一个条文,在反复琢磨中领会其中精髓。《决定》涉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多项内容,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路线图”。学习过程中越是深入,越要绷紧“思想弦”,越是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必须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拓展“学”的深度,紧抓党规“严”的尺度,把理论从“书本”转移到脑中、心中。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让群众听得懂、让群众听得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带领研学的党员干部将“书面语”转化为“大白话”,用“小切口”讲述“大理论”,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支持政策。要挖掘资源载体,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博物馆、老年大学等学习阵地,运用情景展示、现场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载体,邀请现场群众共同参与,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确保学员们坐得住、学得进、记得牢。
在“对标自检、常省常改”中“廉守”党纪,严守底线、反躬自省,重敲“警醒钟”,让作风建设“持续在线”。“敬畏之心不可无,戒尺之威不可忽”,牢记“廉”“洁”二字,做到心中有纪律、心中有党性、心中有原则,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长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一辈子克己奉公”的杨善洲、“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等一批批党员干部的生动事例无不诠释着一个深刻道理:铁的纪律是凝聚力更是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当立足主责主业,聚焦中心任务,以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做事,持续以铁的纪律、铁的规矩、铁的行动在乡村全面振兴、社区治理、抢险救灾等攻坚一线,“心贴心”为民服务,务实笃行以干成势,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共十一章一百五十八条,每一条党纪的背后,饱含了党的告诫与嘱托。党的干部应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于“自我扫描”中“排查病灶”,于“靶向治疗”中“直击痛点”,以“纪”为器常作“刀刃向内”的剖析,对于发现的问题,小错即改,防微杜渐;大错痛击,毫不留情。将廉洁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外化为行动的准则,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学习《决定》的实效。
在“真抓实干、常践常成”中“永跟”党走,勇挑重担、务实笃行,锻造“战斗力”,让实干为民“持续在线”。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从小大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浴火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一次次深化改革中把准“前进航向”,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了新的正确道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永葆忠心,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用端正的态度去熟读熟记《决定》每一段、用忠诚的态度去理解执行《决定》每一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方能勇立潮头。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善于守正,坚守改革初心目标,又要敢于创新,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守正”既坚守正道、一脉相承,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对我们选择的道路、认同的理论、坚守的理念信念,要永葆志气、底气、骨气,坚持自立自信,把确定的每一项改革举措进行到底。“创新”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打破“惯例”,以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敢拼敢闯、善作善为,敢踏“无人区”、敢吃“第一只螃蟹”,用创新的活水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土壤”,使其在守正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动力不竭,活力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