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为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理论宣讲是让全会精神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宣讲干部务必要吃透全会内涵,做到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要结合宣讲对象,差异化、分类化确定宣讲方式,要用好红色资源,增添吸引力和生命力,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讲全、讲透、讲实全会精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强化知识储备,通过培训班、专题班、干部网络学院等渠道,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自主撰写学习心得,提炼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将全会精神融入血脉、刻印于心,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推动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方向转变,将自身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学习干货”,结合个人独特见解通过面对面、龙门阵等形式将全会精神讲全、讲透、讲实。将“书面语”转化为“大白话”,把全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空洞的“理论词汇”,通过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让基层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用“小切口”讲述“大理论”,结合群众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实党的创新理论和时政热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战略”变成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真事、实事。

在丰富宣讲方式上下功夫,讲好、讲深、讲活全会精神。全会精神内容丰富,政治上高瞻远瞩、理论上内涵深邃,面对受众群体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等差异,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宣讲模式,用群众习惯的“土话”和深入浅出、平实朴素的大白话,结合群众身边的鲜活案例,讲好全会精神,拉近群众距离,激发群众共鸣,确保宣讲效果。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探索“分众化宣讲”模式,将宣讲对象分成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靶向施策、因材施教,让党政领导、理论专家及村委干部发挥长处,通过讲政策、讲故事、讲社情等方式讲深全会精神。打破填鸭式、灌输式的无趣课堂,探索“互动化宣讲”,如采用客问主答、主问客答等交互式聊天的形式,在双向互动中学知识;打造“线上+线下”“流动+固定”“情景+实际”等多样化立体课堂,突破距离、时间、空间的界限,讲活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文艺表演、微宣讲、小视频等宣讲方式,把理论政策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让理论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切实提升宣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在提升宣讲成效上下功夫,学好、用好、做好全会精神。 “为学之实,贵在践履。”全会精神的宣讲是近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不容半点敷衍、作秀,各宣讲单位要切实把宣讲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加油站,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推动宣讲工作落地生效,实实在在地把全会精神浸润到群众的思想中去,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全会精神宣讲重在落实,各基层组织也要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探索民生实事与全会精神结合的切入点,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努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让党的政策落地开花结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