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因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必须筑基固本,强基础设施之基。一要畅通交通,铺就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投入,确保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硬化路,让农产品出得去,游客进得来,为乡村经济发展插上翅膀。二要完善水利,灌溉希望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同时,加强防洪抗旱体系建设,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民丰收提供坚实保障。三要优化环境,打造宜居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百业兴旺,农为本;乡村振兴,业为先。”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必须兴旺产业,育特色产业之林。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要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水平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支撑。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要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融合发展。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必须振兴文化,扬传统文化之魂。一要挖掘传承,守护文化遗产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通过举办文化节、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同时,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二要创新发展,焕发文化活力乡村文化振兴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鼓励农民创作具有乡土气息、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同时,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三要教育引导,提升文化素养乡村文化振兴要注重教育引导。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培养新型农民和乡村建设人才。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乡村治理,和谐为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必须有效治理,筑和谐乡村之基。一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二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三要强化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服务供给,让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

总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通过筑基固本、兴旺产业、振兴文化和有效治理等方面的努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让乡村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湖南省邵阳市信访局 敬政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