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让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片田野上

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背后,我们都做了一些什么?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多次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近年来,我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放眼春耕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都成了种粮好帮手,好品种新农艺扎根沃野,田间激荡新动能,让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强。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一应俱全,为农业高效发展装配“新引擎”;无人机播撒农药、“种田管家”打理水稻、农技专家在线看田,为农民轻松种田提供“新帮手”;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科技进步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农民逐步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农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农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二是加快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夯实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农业重大发展需求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战略人才。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创新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技术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相结合的科技创新队伍。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历来被视作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丰收从来都不容易,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黄河冲积平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从秦岭山地到四川盆地,从粮食到蔬果,从牛羊到鱼虾,丰收是农民和农业科研人员等“三农”从业者用汗水浇灌的结果。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