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作好养老“三问”之解 守护夕阳红满天

重阳佳节,金桂飘香,佩萸归乡,孝亲敬老。有长者身老心未老,“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仍活跃在基层、帮扶在基层、奉献在基层,为广大青年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谱写出新曲调。2024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中表达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亲切问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龄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注,也勉励广大干部深刻思考,如何回答好养老难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实现社会养老体系现代化。

以“务实”为要,作点面结合为解,写好“养在何处?”的答卷。“养在何处?”是最基础、最本质、最广泛的问题,不仅有关老年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更是社会氛围、社会价值、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回答此问题,要求广大干部以“务实”为要,将心比心、无微不至,真正走进老年生活,始终把老年群体的疑难放在心上,解决方案落在实处。要“点”的精准施策,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把问题细分为“能不能住”、“好不好住”、“想不想住”,一部电梯、一块防滑砖、一个扶手……“一点”的细枝末节,却是一个老年人的安全回家路。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让科技之光温暖银发岁月。要“面”的宏观叙事,做好养老的兜底保障工作,加大对低收入、高龄、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关爱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全面构建养老社区,大力推动医养结合、上门看护、助餐机构等产业的发展,解决老年生活质量低下的难点,推动构建普惠型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群体不仅养有去处,更要养有品质。务实之策,点面结合,让“养在何处?”的答案,不再是困扰,而是“此处安心是吾乡”。

以“情感”为线,作内外兼修为解,写好“乐从何来?”的答卷。“乐从何来?”是最紧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关系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是老年群体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内在需要,要求广大干部以“情感”为线,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探寻老年群体情感深处,满足老年群体情感诉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双重需求,于“内”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极构建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年群体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全社会的尊重与关爱。于“外”,鼓励老年群体走出家门,走向山川。社区是老年群体走向外界的“第一个窗口”,要持续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老年群体的闲暇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学习、锻炼、娱乐的多元化场所,举行相关艺术活动,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旅游是老年群体接触自然的“另一个窗口”,加强各大景区适老化改造,整合老年旅游资源,促进主体明确、特色明确、服务明确的老年旅游体系建立,让老年人在旅游之路上走得出、走得稳、走得乐。内外兼修,情感交织,让“乐从何来?”的答案,变得生动而鲜明。

以“创新”为首,作上下同步为解,写好“为所何去?”的答卷。“为所何去?”是最深刻、最长远、最持久的问题,要求我们以“创新”为首,与时俱进、沉机观变,让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新潮流、玩得了新玩意、创得出新事业。银龄力量不仅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鼓励老年群体发挥银发余热,汇合银龄之力。在“上”,要完善老年群体重返社会劳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制定更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政策措施,形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保障老年就业的合法权益,让老年就业不再是一件难事、怪事。在“下”,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创新老年就业方式,建立老年人才市场、老年人才信息库等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等方式,推动银发经济项目的落地实施,以银发经济论坛、养老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展示银发经济的发展成果和美好前景,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参与。积极开展诸如“银龄行动”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老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如此,上下同步,“为所何去”的答案便在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历程之中。

在探讨养老“三问”这一深刻而细腻的社会议题时,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生命旅程中一段温柔而庄重的过渡,更是社会文明进步与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从个人家庭的细微照顾,到国家政策的宏观布局,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爱的河流,滋养着银发岁月的宁静与尊严。养老不仅是岁月的安顿,更是心灵的归宿,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时间的流转中,以更加包容和温暖的心态,去拥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因此认真回答“三问”,用心书写解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每一份夕阳红都在温暖中绽放,照亮人生的每一个黄昏。

(鞍子镇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 颜紫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