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重温“两弹一星”精神,助力新征程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一声巨响,挺起脊梁。先辈们用一生的心血书写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光辉篇章,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争气弹”。穿越时空,过去艰苦奋斗的身影与未来勇于追梦的脚步在此交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赓续传承。重温“两弹一星”精神,长志气、强骨气,增底气,助力伟大梦想

重温“两弹一星”精神,以爱国奉献筑牢信念之基。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60年前,我们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从钱学森“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到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生逢其时担重任,敢为人先勇攀登,燃烧的火种,照亮历史的长河。

重温“两弹一星”精神,以艰苦奋斗奠定成功之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胡思得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万般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缔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金银滩,美丽的名字背后,是3200多米的海拔、年平均0.4摄氏度的气温和高寒缺氧的环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缺乏图纸和资料的情况下,与戈壁黄沙做伴:没有先进设备,科技人员用手摇计算器将上万个数据计算出来;在铝锅中浇注炸药时,由于化学反应会产生呛鼻伤喉的气体,每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锯炸药时,科技人员端着脸盆浇水降温以防炸药爆炸。亲历者们的故事汇聚成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更能深切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和不易。

重温“两弹一星”精神,以协同创新激发活力之源。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个个辉煌成就见证“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传承,从导弹到原子弹、氢弹,再到人造地球卫星,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到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从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着陆,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从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实现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应用,到“华龙一号”形成了中国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接力攀登中,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万众一心,团结合作,协同攻关,用“铁肩膀”挑起历史重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两弹一星”精神源于历史更属于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新时代青年应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凝聚起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为新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