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焕新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近年来,各地不断“活化”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旅游正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服务于人民,坚持宜游与宜居共存。近年来,重庆、淄博、哈尔滨等“网红”城市持续“出圈”,不仅是因为高质量的产业和服务,吸引消费者沉浸式体验,更是因为城市本身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牢牢把握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基础承载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还要把宜居宜业宜游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城市发展的持续追求。同时,要关注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转向,多措并举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准确把握消费升级新机遇,注重对消费者“功能性 情感化 精神化”全方位需求的满足,探索新的消费场景和领域,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及总量。

坚持“共享理念”,实现最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彰显着鲜明的社会效益,也贡献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价值理性引导下的实践探索,也是促进共同富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游客、旅游地居民与旅游从业者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核心利益主体,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参与者与贡献者。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果,需要统筹好游客、旅游地居民与旅游从业者的关系,实现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同时需要着力健全“区域合作联动”的体系,强化均富效应。可以看到《“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了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长江、黄河、大运河、西北丝绸之路、西南民族特色、东北冰雪特色、海峡西岸特色等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带,在空间上基本覆盖了国家重大战略和主要城市群,不仅在总体上改变了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在经济、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落后状态,也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美美与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交流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通过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海外推广,肩负起塑造中国形象的使命担当。今年以来,入境游持续恢复和增长,随着144小时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旅客到访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拉动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要立足“双循环”,推动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机融合。文旅产业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文旅市场大循环带动国际文旅市场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机融合的大市场体系。需要坚持开放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还需要更多像“144小时免签”的文化交流机制,不断优化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世界贡献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模式。

(重庆市忠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任玉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