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心怀“禾下梦”,携手“护粮安”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同时,10月16日所在周被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强法治、保供给、护粮安。”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全国各地结合实际,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与基层工作后,对粮食安全比以往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在水稻测产工作中,我被分配的任务是数水稻颗数,一数就是一上午,数得我脖子痛,眼睛发酸。手握一把稻谷,这小小一把就有几百上千颗,真真切切地以一种新的方式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去旺龙村验收高粱时,一片片红高粱层层叠叠,随风摇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将一株株高粱连秆带穗卷入其中,收割、摘穗、脱粒、一气呵成,满仓的收割机则把深红的高粱米装在粮车里,勾勒出一幅丰收喜悦图。此番种种,让我明白,要实现“禾下乘凉梦”,必须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去保障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夯实粮食丰产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藏粮于地的实质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耕地资源,稳定种植面积,确保产量产质,建成更多适应现代农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人多地少,同时耕地质量不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落实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划定的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会给我们答案,相信土地的力量。

藏粮于技,科技赋能促进增产。藏粮于技的要义,就是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来确保粮食生产力的提高。看过一档以劳作纪实作为题材的综艺节目,《种地吧,少年》,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展现得如梦如幻。他们在田野中,拥抱科技的翅膀,让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崭新活力:用无人机精准施肥播种;安装智能灌溉系统,让每一滴水都化作生命的源泉;学习新型种植技术,考取各种各样的农机驾驶证;用新型收割机收割农作物。藏粮于技,需向科技要粮,提高种业技术,推动农机化耕作,推广现代化仓储技术,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藏粮于民,精准施策助推发展。亿万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没有劳动力,粮食生产就是空谈,要想多种粮,种好粮,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视农民利益,让种粮有钱赚。藏粮于民就是要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如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农机补贴政策等。减少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益,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丰收又增收的实惠。另一方面,是要牢固树立节粮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坚守“粮”心,不负“食”光,将光盘行动践行到底,树立大食物观。在外就餐,要秉持“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兜着走”的原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谷一粟,皆来之不易。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

仓廪实而天下安,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