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基层共治共建共享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遍布在基层的党组织是冲锋在前的“急先锋”,是守护百姓幸福的坚定“主心骨”。作为在基层的青年干部,当以青春之“犁”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耕耘出基层善治“土壤”。
组织带动为“基”,以党建引领“一子落”,赢得基层治理“满盘棋”。基层治理如同繁茂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统筹”“并重”“兼顾”的系统思维,将基层治理的“多条线”聚拢至“一股绳”,使基层治理方能“行稳致远”。党的力量源于组织,基层治理则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不断增强党对基层治理的掌控力、统筹力、推动力,着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组织体系,推行“党建 ”模式,营造“党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良好氛围,放大党建工作载体“强磁场”效应,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党的政策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实现党的政策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群众需求为“纲”,以底线思维“促民生”,铸牢基层治理“硬底板”。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就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用好“板凳会”“恳谈会”等议事平台,掌握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文体等方面存在的真实诉求,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把群众“小事”当作“大事”,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所有工作的评价标准,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最多跑一次”“服务距离”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做到处置在早、消除在小,避免因“小”失“大”。在关爱服务保障方面,不断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救助帮扶体系,着力配套完善就业、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基层治理服务措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方联动为“魂”,以共享共治“善治图”,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基层治理,是关乎人民群众福祉的大事。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人民为先、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网格赋能,织密织严网格这一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最小单元”,激活帮扶解困、矛盾化解、宣传教育、民意收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微细胞”。持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发挥村规民约的道德规范教化和引导作用,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的良好局面,让向上向善蔚然成风。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强化服务功能,延伸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普法维权等领域,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乡贤、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通过织密治理网络、壮大治理力量、完善治理制度,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治党管党,重在基础;人民满意,重若千钧。在推动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及时补齐群众公共服务供给短板,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有的放矢提升基层治理管理与服务质量,不断耕耘基层“土壤”,浇灌出群众“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