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一要求,不仅为改革实施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更蕴含了推进改革的有效方法论。钉钉子,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有着深刻的哲理。要想钉子钉得牢,关键在于准、稳、实。

钉钉子首要在于“准”,即明确目标,精准定位。正如木匠在钉钉子前需找准钉点一样,改革也需要找准关键点与突破口。改革不能盲目行事,必须深入剖析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坚守大方向是改革成功的基石,以人为本,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终极目标,这是改革不变的初心。同时,洞悉问题症结是改革精准定位的关键。我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正是因为我们把握住了贫困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通过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策略,成功实现了这一民生大业。这种精准定位,让改革之箭直击靶心,成效显著。

钉钉子还需“稳”,即稳步推进,持之以恒。改革如同钉钉子,非一锤之功,需持续敲击方能稳固。许多改革举措都是前所未有的,或群众关注度高,推进时需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正如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这一关乎全民的重大改革,通过渐进式方式,计划15年内调整完毕法定退休年龄,既保证了政策的平稳过渡,又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这种稳步推进的策略,避免了因急于求成而可能引发的问题,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求稳并非拖延,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兼顾效率,实现质量与速度的双重提升。这种稳健的步伐,让改革之路更加坚实有力。

钉钉子最终要“实”,即务实踏实,注重实效。钉钉子的目的在于稳固木板,若用力不实,则难以持久。改革同样如此,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均应在于为人民谋福祉。因此,改革需务实推进,杜绝形式主义和表面工程。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切实解决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变化和实惠。改革成效不应仅停留在纸面和汇报上,而应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只有让改革之树根深叶茂,才能使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中共府谷县委组织部 王潇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