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着重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激活社会潜能、增强社会活力的关键所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钻研精神、拼搏姿态、坚韧毅力,始终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携手人民群众共同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与生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钻研精神捕民意、明方向,确保改革惠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好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同时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获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灵感。”民声所呼,改革所向,问需于民,既是工作态度的体现,也是工作方法的应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需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常深入工厂、农田、社区,与民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通过轻松对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期盼,将民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行动指南”。需发扬“不断探索、力求完美”的钻研精神,聚焦于民众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倾听民众需求中明确方向、寻求答案,积极策划并实施那些民众急需、民心所向的改革措施,将改善民生、温暖民心、顺应民意的工作切实做到民众的心田,真正做到改革以解决民众所需、满足民众所想、破解民众所困为目标。
以拼搏姿态汇民智、凝力量,确保改革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扬“一切依靠人民”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的问题和计划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土方法”转化为坚克难的“金钥匙”。我们要拿出“打好中流砥柱、打好仗”的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问人民”找到解决改革问题的办法,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经验,使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成为推动改革的强大力量。
以坚韧毅力优民生、增利益,确保改革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造福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成效。 党员干部要在“问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找到“造福人民、造福人民”的立足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不安心”的责任感,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人们关心的“急、难、急”问题。要切实把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效益清单”,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变成“幸福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造福人民群众。我们要表现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不拔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思维,坚持底线思维,锤炼“细心呵护枝叶”的真诚本意,以钉钉子的精神贯彻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扎根开花结果,让改革解除老年人的“稳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