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年轻一代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关键环节。
深化法治根基,培育爱国精神的肥沃土壤。加强爱国法治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今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这一使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行动指南。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爱国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厚植爱国之情,树牢报国之志,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捍卫者和践行者,用爱国主义教育法检视自身,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干事创业全过程,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党员干部。
践行爱国行动,夯实爱国主义的实践基础。爱国不是口头表态、空洞说教,必须依靠过硬的本领、扎实的行动才有彻底的说服力、创造力。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勤于“充电”,本领落伍、能力平庸,就难以干成事,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加强实践锻炼,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到基层、到一线去磨砺,加强问题导向,把短板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拜人民为师,在与群众促膝谈心、摸爬滚打中掌握新技能、练就真功夫。要探索斗争方法,把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结合起来,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哪里不足就提升哪里,主动到攻坚克难的前沿岗位淬火加钢,努力成为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
巩固舆论阵地,营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近年来总一些别有用心者歪曲历史和事实,在网络上传播某种主观臆测言论,这些言论,旨在吸引眼球、赚取流量,往往以正义之名,行煽动之实,为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要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必须在党领导下依靠各级部门共同推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主动关注网络舆论,从舆论中提炼出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利用政务新媒体、视频号、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做好解惑工作,从而避免舆论发酵升级。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舆论关注和惩戒力度,对于反映强烈的、有着主观恶意的违规言论,从严处罚,发挥惩戒和警示作用,打造良好的网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