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夯实农业基础对于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农业是粮食生产的主要来源,夯实农业基础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稳定,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作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其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储备和供应。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如改良土壤、推广高效灌溉技术、研发优质种子等,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的单产和总产,确保在面对各种自然风险和国际市场波动时,国家始终能有稳定的粮食来源,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引入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农民在同样的土地和资源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基础的稳固为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产品加工产业可以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农村电商则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畅通,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加强电力通信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能源和信息支持。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如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优良品种选育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优势。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其发展壮大。同时,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例如,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等;水乡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生蔬菜种植等。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古建筑等。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如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等,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对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发展模式。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总之,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应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而奋斗。
(五指山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王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