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各地各部门要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做好“减负”“赋能”“增效”,着力解决好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事多、马力不足的问题。
厘清事项,明晰责任,为“大车”减负,破解基层“权小责大”难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眼下,个别部门(单位)随意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承担,层层追加任务指标、层层压缩完成时限、层层签署责任状,基层分身无术、“一根针”难理“千条线”。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权责清单,梳理形成乡镇(街道)协同配合、法定职责事项清单,厘清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职责边界,严禁不顾基层实际层层追加任务指标、层层压缩完成时限,防止以放权为名向基层转嫁责任;另一方面要实行社区、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化管理,依法依规明确社区、村级组织应当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切实“减”到实处,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力量下沉,统筹资源,为“小马”赋能,破解基层“人少事多”难题。长期以来,基层干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但与之对应的是基层力量匮乏、人手不足,导致长期“负重”,“5 2”“白加黑”“连轴转”成为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推动编制和工作力量下沉,把编制优先用于加强基层一线人员力量,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加大人员编制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要落实区县以上机关单位原则上一般不得从乡镇街道借调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集中清理借调乡镇街道、区县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统筹资源调动各类力量,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公益服务、心理调节等工作,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基层公共服务项目;健全镇街、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将镇街和村(社区)中各类组织调动起来、资源统筹起来,坚持“赋”到关键,让基层有能力有资源为群众服务。
完善培训,强化激励,为“小马”增效,破解基层“马力不足”难题。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有效落地、群众利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减负的关键不仅要在减量去冗、减负松绑、减压赋能上下功夫,更要提升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能增效,让基层干部“马力充足”。一方面是完善培训措施提能,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干部工作本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大激励措施提能,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工资倾斜政策规定,推动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区县机关同职级人员、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乡镇倾斜;进一步畅通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渠道,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进一步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渠道,确保为“小马”提能增效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有干头,更有奔头和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