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机动化发展进入新阶段,非机动车作为低碳、低成本交通方式被赋予了多重功能,从通勤接驳到行业配送、从自有自用到共享共用,非机动车出行需求快速回升、出行情境更加丰富,但同时,非机动车通行安全风险突出、通行秩序相对混乱,对城市交通风险管控能力、精细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出行结构改变,非机动车流构成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非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多,城市非机动车交通流不仅以传统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超标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同时即时配送车辆、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运营车辆也在快速增长。据1月17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2023年全市交通发展数据显示:北京市民出行结构与2019年相比发生明显变化,非机动车出行比例增幅明显。非机动车通行安全管理不仅要处理好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人的交通冲突,还要在非机动车交通流内部引导不同类型车辆快慢有序通行、减少并行安全风险。以电动自行车为例,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道路非机动车流中的占比高、增长快。根据行业协会和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3.5亿辆。也就是说,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上的车流量中至少一半为电动自行车。但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非机动车道主要面向自行车进行空间设置,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通行空间就显得有些局促。其次,城市中的即时配送车辆规模庞大并仍在经历快递增长,但因目前接单等级模式、平台奖惩机制等原因,即时配送骑手只有在越快的速度下才能获得越多的配送机会和酬金,骑行呈现高频次、长距离、超快速度的特征,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突出。
二是城市形态扩张,非机动车道建设滞后。我国城市形态经历了快速扩张、大规模改造,城市路网密度整体偏低。而非机动车道大多沿着既有城市道路铺设,既有城市道路网还存在结构不完整、连通性较差等基础性问题,加之相当比例的城市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我国城市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距离标准推荐值8~10公里/平方公里尚有较大距离,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短板较为突出。根据中规院交通院等机构联合编制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显示,我国36个主要城市的道路网平均密度为6.4公里/平方公里。以深圳市为例,据深圳交管部门数据显示,全市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3286公里(双向),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设置率仅达28%。此外,在宽马路、疏路网现实局限下,城市部分主次干路、高架桥下区域的过街绕行距离过长、交叉口面积过大,给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设置和交通组织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是路权分配失衡,机非人非混行较普遍。一方面,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通行影响显著。非机动车在通行空间本就较为局促的条件下,加上路内停车进出泊位、开关车门的影响,非机动车骑行流线的顺畅性、安全性都会受到显著干扰。此外,除了泊位内的停车,还有大量机动车违法侵占非机动车道停放。路内停车侵占了非机动车路权,非机动车占用其他道路空间骑行,进一步侵占了机动车、行人路权,由此引发了连锁负面效应。据《城市电动自行车骑行调研分析报告2022》显示,约40%的骑行者反映城市道路骑行空间被路内停车占用,约30%的骑行者反映城市非机动车道不连续。另一方面,交叉口是机非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我国城市非机动车的通行流线与机动车、行人的通行空间普遍存在交织冲突,因缺少相匹配的交通标志标线、非机动车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路权难以得到准确的划分和界定,机非冲突、人车冲突较为严重。据《城市电动自行车骑行调研分析报告2022》显示,近60%的骑行者反映在过交叉口时,交叉口内没有非机动车道或路口导向线,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情况较多。以广东省为例,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全市涉电动自行车交通受伤人数占交通事故受伤总人数比值从2020年的19.1%上升到27.4%。
因此,基层建议:
一是加强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提前设置非机动车道,或道路改造时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等方式腾出空间建设非机动车道,使之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加强非机动车道的管理和维护。结合城市交通精细治理工作,推进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设施的规范设置。优化道路断面布置,在某些特定道路,如通勤需求大、早晚高峰骑行量多、学校周边等路段,视情减少或取消路内停车泊位,综合采取减少机动车道数量、压缩机动车道宽度,保障非机动车道有足够宽度,还路于非机动车。加大对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力度,及时清理非机动车道上的障碍物,保证非机动车道畅通干净。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处理,对占用、损坏非机动车道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和推进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着力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加强骑行安全意识培育,特别是对非机动车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进行重点宣传和教育,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联合企业平台、社会组织,结合外卖骑手的职业特点和骑行安全知识需求,可从交通法律法规、骑行常见安全风险、骑行行为规范、车辆安全配置条件等方面开展骑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