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在长江流域率先探索实施禁渔网格化管理,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将长江的每一寸水域都纳入保护之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湖北省勇担重任,通过设置983名乡镇(街道)“江段长”和3455名村(社区)“岸线长”,出台相关《办法》,开展排查和打击整治各类涉渔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让长江十年禁渔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这不仅是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探索,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生动体现。
一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长江禁渔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湖北省通过实施禁渔网格化管理,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寸长江流域。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长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是体现法治思维和依法治国。网格化管理强调依法治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确保禁渔政策的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确保禁渔政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通过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形成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三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禁渔网格化管理中,湖北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退捕渔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帮扶和转产就业服务。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更激发了退捕渔民参与禁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守护长江的重要力量。
四是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是湖北省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上的大胆尝试。通过细化网格划分、加强科技支撑、推动社会共治等措施,实现了对长江流域禁渔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监管。这一举措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动长江禁渔工作的深入开展。
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的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这一创新实践能够持续发挥效力,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一、深层次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
基于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渔业活动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细化网格划分,确保每个网格既能覆盖到关键区域,又能高效管理。同时,建立省、市、县等跨区域的网格联动机制,确保在交界水域或重点区域能够形成合力,实现无缝对接。为每个网格明确责任人,包括“江段长”、“岸线长”以及具体的执法人员,确保责任到人。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明确各责任主体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具体任务、权限和考核标准,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监管网络。
二、强化高水平科技支撑与信息化建设
智慧赋能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大力提高监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无人机巡查,实现对重点区域、难点区域的精准识别和快速响应;卫星遥感技术则能够对大范围的水域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潜在的非法捕捞行为;视频监控则能够实现对重点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提高监管效率。建立长江禁渔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传递、分析和预警,打通省、市县和各网格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渠道,协同应对突发情况。
三、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效果
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实施。通过立法明确长江禁渔的法律依据和处罚标准,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健全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发展替代产业等,减轻禁渔对渔民生活的影响。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执法行动,对重点区域、难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非法捕捞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将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网格化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作为湖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不仅彰显了我们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信念,更是对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以实际行动守护长江的永续发展,让长江之畔的这张绿色守护网,永远闪耀着生态与法治的光芒!
(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道办事处 孙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