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变,2024年,新中国迎来它的第75个诞辰。如今祖国正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态势不断取得突破,奋进的中国以美丽强大、文明和谐、朋友遍天下屹立在地球东方。
2024年9月25日,射程为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成功试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自2023年以来,中国航天工程实施近百次发射任务,开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新征程。祖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彰显出积厚成势的雄浑力量。
时至今日,我国科技发展走过三座里程碑。建国以来,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党中央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十二年规划),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合成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七十世纪后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并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90年代,在江泽民总书记领导下发出了“科教兴国”的号召,科技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并实现科技要素和生产要素更好地配置,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飞跃。实施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三座里程碑。
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教兴国战略依旧有不可动摇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一个单独部分进行具体部署,着重强调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国际社会公认的普及化阶段。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突破3.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的重要因素。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放眼未来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人口已达14亿,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没有技术的重大突破很难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我国传统工业存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不足。以上这些问题将严重阻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要排除这些障碍,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科教兴国战略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