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时代化、中国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又再一次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回首过往,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不是新时代下的创造,而是在历史漫漫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就分为不同的文化区系,各区域文化“多元并行”、“满天星斗”,到了先秦时期就逐渐形成了华夏与“四夷”共天下的文明形态。随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走向“华夷一体”。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问鼎中原,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聚壮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各民族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不断增强,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提供了重要的动因。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不懈斗争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各族人民的血流到了一起,力使到了一处。从甲午海战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到五四运动民族意识更加成熟,再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各民族同胞共同浴血奋战,在事关存亡的危急之际拯救了中国,赢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增强,在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走向了“自觉”。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表明,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的选择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历史必然性。近代百年斗争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目标一致、团结互助、和衷共济,中国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各种考验而更趋强盛。
如今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昭示、是民心之所向、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也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现代化,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去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团结各族人民,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振奋民族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应对路上各种风险与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各民族大团结、大一统的中国,一定更加生生不息、欣欣向荣,我们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必然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