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新风采。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时代号角促人前行,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把握好三对辩证关系。
把握“铸魂”与“塑形”的辩证关系,讲好“灵与肉有机统一”的文化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文明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的精神根基。“文化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准确把握了新时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律,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就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学笃行,固本开新,为文化“塑形”打下牢固理论基础。“学理而起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结合的新境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周期的文化发展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深深遵循,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权益。
把握“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讲好“旧与新相辅相成”的中国故事。桐城市以六尺巷典故为“创作底本”,将六尺巷典故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等文化内涵迭代升级,创造性的提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创新性的发展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赋予传统文化“二次生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上走红,引发全民打卡、全民探索的风尚,究其原因,是牢牢把握住了传承与创新这对辩证关系。五千多年从未中断的文明蕴含着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成为启发后人,汲取精神与物质宝藏的富矿。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上,进一步挖掘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及现代化展现形式,使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人民文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思索在AI智能、大数据、云上经济等现代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互联网 ”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故事,增添“新”动能。
把握“国内”与“国际”的辩证关系,讲好“内与外紧密联动”的中国故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质的“文化出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以昂扬的“自信态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肩上之责。要站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高度,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加强研究、整合和阐释,“提纯”“精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能够“叫得上座”“喝得起彩”的文化产品,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出海”,构建完善的全球化文化服务体系,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