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用三招化解基层减负的“三难”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基层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基层治理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矛盾越来越复杂,“存在着“人少事多”“超载重荷”“能弱负重”等难题,“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日益突出,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各地按照中央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减负”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基层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基层减负要想减到实处,还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整合多方力量,化解“人少事多”难题。工作多,任务重,人手少一直是基层面临的痛点。基层需要人,但需要的是能真正干事的人,治标不治本一样解决不了基层负担重的难题。一方面可采取按需招考、人才下沉等多元化的方式,汇聚有志之士下沉基层,疏通基层“缺人”的堵点,切实满足基层的人力资源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基层自治,发挥集体力量,鼓励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氛围,减基层工作压力。

二是厘清权责分配,化解“超载重荷”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负担之重,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病灶在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因此要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把应减之负与应尽之责区分开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把事权和责任划分清楚,避免责任的层层下移叠加,让超载的“大车”及时“卸载负荷”,解决权在上级、责在基层问题,避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与此同时,要明确有责和免责的边界,对容错提出细化标准,建立工作正负面清单,注重精准履责,明确“必须为、可以为、不能为”的范围,坚决防范问责泛化、简单化,减少对基层干部的不必要问责和追责,为他们减轻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推动基层干部由“避责思维”向“负责思维”的转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扛起“担子”。

三是加强培训赋能,化解“能弱负重”难题。对于初入基层的年轻干部来讲,客观存在创新思维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吃苦耐劳不足等问题,一段时间会较普遍地出现“本领恐慌”。因此需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从基层工作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促进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帮助基层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努力使基层干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基层干部也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学补短,强化自身技能,破解因基层经验不足产生的“本领恐慌”,转优势为本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