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秋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怀揣着民族的期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打响。他们知道此去山高路远,不能回头,他们知道战争残酷,九死一生,但他们仍然步履坚定,不曾退缩。74年后的今天,硝烟早已散尽,枪膛也已发凉,再次听到这群“最可爱的人”谈论死亡,依然能够深切体会到他们对信念的坚守、对祖国的眷恋和对责任的担当。
“就是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是他们视死如归不忘理想信念的郑重许诺。抗美援朝老兵徐锡昌是47军139师的一员,在战场上,他和战友们抓紧炮击的间隙运送物资,在坚守的高地上挖掘坑道,在黄昏来临时参与夜袭。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和疯狂进攻,面对战场的恶劣环境和巨大压力,志愿军战士们以不怕苦更不怕死的如磐信念,死死钉在阵地上。回忆起残酷的战争,徐锡昌老人动情地说“祖国就在身后,我们一步也不能后退”。面对战争和死亡,是信念的力量点燃了他们支撑下去的火光,决不后退,是战士们为守护理想做出的勇敢决定。党员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人生路上的“领航灯”和奋斗不止的“动力源”,上好理论学习的“必修课”,用党的最新理论为自己“补钙”“壮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是他们舍生忘死忠诚爱国的深情表白。贾书钦老人是英雄黄继光的战友,曾参与过上甘岭战役、松骨峰阻击战和金城反击战。他曾作为通信兵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传送信息,也作为卫生员帮助受伤的战友包扎伤口。“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起熟悉的曲调,好像又回到了峥嵘的岁月,战争磨砺了他的意志,而为了祖国默默奉献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信条。战争结束后,贾书钦选择进疆屯垦戍边,从河南许昌奔赴戈壁荒滩,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眨眼就是68年。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主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我”之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扎根在基层一线上,坚守在平凡岗位中,以踏石留印的拼搏韧劲和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创造一番业绩,让个人奋斗的小小进步汇聚成助力民族复兴的汹涌波涛。
“我没有完成战斗任务,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他们宁死不屈扛牢责任的庄严宣誓。抗美援朝老兵周全弟亲身参与了长津湖战役。冬天的朝鲜半岛天寒地冻,长津湖上白雪皑皑。周全弟和战友们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直到发起冲锋,用尽浑身力气都爬不起来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四肢早已因为冻伤而失去了知觉。接受治疗时他被迫截肢,谈到往事,他没有因为落下残疾而落泪,却因自己没有完成战斗任务而怀有遗憾。这份遗憾的背后是一名战士的赤诚情怀和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心间。主动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的手山芋,在多接事、多经事、多做事中主动作为、挥洒汗水、积累经验、磨练意志,不断夯实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早日成为本领高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