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回信指出,他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青年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业以创新兴,企以创新盛,国以创新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创新的本质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全球信息交流变得即时且便捷;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推动了自动化生产、智能服务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平台的创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诚然,创新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基石,鼓励和支持创新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国青年一代以智慧为笔,以勇气为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科技前沿,有如张一鸣,以算法革新信息传播,创立今日头条,引领个性化阅读新风尚;在创业创新中,有如90后的戴威,ofo小黄车创始人,用共享经济理念,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有如李子柒,以短视频展现田园牧歌,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时代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看到一大批“90”后、“00”后青年登上开始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以无谓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挑大梁、当主角,书写着中国青年的辉煌。我们看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决心,看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承,更看到了新时代奋勇争先的中坚力量。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发展,全社会都有责任营造良好氛围,服务强国建设。各高校要着眼于信息化、国家化、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需求,持续营造浓厚科创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与科技前沿、产业关键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继续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多资源协同、全社会参与,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必须采取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精准浇灌于人才成长的土壤之中,让人才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通过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完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制度,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让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与流动,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士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促进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让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各地区、各部门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方向,为青年创新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助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之路,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施展才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