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守卫万里海疆 一生为国“听海”

近日,中央宣传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60多年来,杨士莪始终迈步前行,引领中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担负“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耳朵”和“眼睛”。广大年轻干部应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实干奋斗、奉献担当的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基层热土施展才华,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志存高远,坚守“为国‘听海’”的初心使命怀着“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强烈渴望,杨士莪同志从学习物理到参军报国再到改行研究水声,填补了我国水声学科空白,立志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他以坚定的信仰和高远的志向,为国家和人民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水声事业。基层干部应坚守如磐初心,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热忱,倾注热情,将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于实际行动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充分认识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不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内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基层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不止,发扬“迈向‘深蓝’”的奋斗精神最早提出水声定位方法、主持设计建造我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开展我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水声科学综合考察,杨士莪同志奋斗的脚步从未停下。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基层干部要从“时代楷模”身上取真经,接过苦干实干的接力棒,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持桨扬帆、掌舵而行。要做到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迈、腰身向下弯,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脚印串连服务人民的壮志雄心,做到不管环境条件多么艰苦,不管需要做出多大牺牲,都要始终做到“对工作负责,对人民无憾”。

 潜心治学,胸怀“培育‘后浪’”的责任担当在耄耋之年,杨士莪也始终坚持投身教学科研一线,“一站到底”为本科生教学,据统计,他已培养了110多名水声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我国水声学科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人才尖兵”作用,更好提升驻村干部、科技人员的产业帮扶作用,将政策资源与乡村发展实际紧密衔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紧盯紧缺急需领域,打造引才“强磁场”,通过宣传乡情乡貌乡音、搭建返乡创业平台、送政策上门等方式,呼吁在外读书、工作的本土人才返乡,带动更多优秀青年扎根农村、振兴乡村,让乡村“人才之泉”充分涌流。

“夕阳虽落苍山后,犹映晚霞满天红。”这是杨士莪院士在90岁寿辰仪式上说的一句话,铿锵的话语,是他不凡人生的真实写照,折射新时代共产党人在千秋伟业的远大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历史和人民必将铭记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人民政府 王晓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