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聚焦“轻车”“壮马” 打通基层减负“最后一公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以基层为落脚点,不断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为基层减负提效赋能。

健全权责统一的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上下级间权责划分,厘清权责边界。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实行“一村一清单”地域差异化按需赋权,实现精准放权,差异下放目录范围,建立放权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支持政策,避免权少事多、权责相悖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上级违反工作事项等清单的追责问责,构建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在部署工作、下放文件等涉及村(社区)的工作任务时,严格按照清单办事,防止上级推诿扯皮。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数据归集,打通公安、交通、规建等部门数据壁垒,做好基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将基层工作人员从巡逻走访等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逐渐消除“数据孤岛”现象,利用大数据的力量来达到减轻基层负担的效果。

健全上下协调的力量下沉机制。要严格落实“村居吹哨,部门报到”,学好用好“四下基层”先进经验,对不属于基层职责范围的工作形成优势互补,及时解决工作痛点、难点和关键点。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专兼职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力量,明确该部分群体的工作职责,将驻村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办法,将这部分力量作为关键力量有效组织起来。此外,要把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吸纳到基层治理各个环节中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评先评优、政策倾斜等方式,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及管理,规范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进一步形成基层治理工作合力。

健全严管厚爱的干部队伍机制。加强对村(社区)干部队伍的能力培养,硬性规定基层干部集中培训时长及课程安排,针对基层干部主攻业务,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培训学习成果真正用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效中来。健全激励关怀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突出“轻留痕、重实效”工作导向,为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开通“绿色通道”,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强待遇保障、激发工作热情,落实基层干部特困救助、生病看望、补贴报酬保障和党组织关怀服务等机制,解决好基层干部的住房、医保、子女教育等各种“后顾之忧”。健全纠错容错机制,精准识别“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格落实“四个区分开来”,对纠错容错提出细化标准,通过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等方式教育引导干部把准政治方向,勇于担当作为,坚定创业信心,切实起到优化干部作风,提升干部思想,激励干部成长的作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