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10月23日报道,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武汉市育才小学、光谷第五小学、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等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禁止学生们在作业中使用“栓Q”“显眼包”“YYDS”(代指“永远的神”)等网络用语。随着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短视频APP全网火爆,网络用语的更迭速度、普及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后千禧一代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网络本身即是其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而在经历疫情三年的“网课时期”后,线上生活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用语也自然而然地蔓延至青少年的线下生活。面对网络用语的流行,老师、家长们大可不必严防死守。
一方面,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网络用语不受传统语言的制约,既可以英汉语法混用,也可以使用废弃不用的生僻字,一旦得到大众认可就会迅速传播,一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网络用语也会被汉语言文学正式引入,例如,“黑客”“粉丝”“点赞”等。另一方面,网络用语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懂得这种共同语言,能让青少年迅速拉近彼此距离,进而建立“小圈子”“小团体”,借此来形成自己的认同圈,这其实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寻找认同、建构自我等方面的实际心理需要。
但是,网络语言如果被青少年在课业中滥用、泛用,本末倒置挤压规范表达的生存空间,甚至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就需要引起家长、老师的重视和警惕,对网络用语中存在的表达贫瘠化、词语低俗化、严肃消解化等问题加以引导。
网络用语的简化和缩写会极大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见到浩荡湖水想不起“落霞与孤鹜齐飞”,见到皑皑雪山想不起“窗含西岭千秋雪”,品鉴美食也懒得组织完整语言,一句“YYDS”“糯叽叽”便脑内空空、无话可说,单一化、表面化、简单化的语言符号成为习惯,使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对青少年而言越来越难。网络用语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触目惊心,一些生活中的脏话改头换面,成为见惯不怪的网络常用词,“尼玛”“屌丝”等粗鄙词语流行泛滥,青少年很容易便能接触,出于好玩好笑的心态口口相传,年仅七八岁的儿童也能脱口而出,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严重毁伤。此外,网络用语也会消解文化传承的严肃性。一些网络用语对传统成语、名言进行改动,把正常用词污名化,导致青少年无法有效辨别正确的读音及字词,无法正确理解其含义,如“伞兵”“小姐”“女权”等,这些被污染的语言对青少年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武汉多所小学推出网络用语“禁用令”,是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用语的一次有力尝试。家长、老师既要正视了解网络用语,与青少年加强交流、打通隔阂,也要努力防止语言污染,让网络语言更加鲜活清新,让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道 李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