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认同”,缺乏身份意识,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有重大意义。
坚持政治思想引领。各民族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民族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切实把握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正确方向。同时,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基层、到农村等活动,选树一批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引导各族有志青年争做爱国敬业、返乡创业发展、回报社会的表率,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不论是在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或是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亦或是超强台风“摩羯”等重大灾害面前,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战胜各类艰难困苦,这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伟大成果,是国富民强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我们要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化文化认同理念。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要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多种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各族群众意识到只有国家强了,中华民族好了,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不断增进各民族大团结,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走的更加坚实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