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重要制度遵循。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创造力。
弹奏“以减为先”旋律,紧盯关键溯源治理。上面千把锤,基层一颗钉。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之所以长期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权责不匹配。从根源上为基层减负,就必须要明晰基层权责,弄清楚哪些工作基层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承担哪些义务职责,以清晰的责任划分为基层制定务实合理的任务清单,防止层层下压、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干好“分内事”。其次是必须要规范督查考核,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宜精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让基层干部从填表格、写台账、陪检查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必须要优化工作流程,开必开的会、开短而有用的会、减少不必要的陪会;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反映强烈的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常态化做好核查通报,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促进基层形成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
拨动“以赋为径”和弦,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减负不是目的,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才是根本,因此减负不减作为,减负不减资源,要推动资源、人才、技术下沉一线,让基层有人办事、有资源办事、有能力办事。精心管理,稳定基层队伍。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能力培养,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导师帮带”“跟岗锻炼”“素质拓展”等培养机制,让基层干部成为“多面手”、掌握“硬本领”,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干劲足的精英队伍。贴心保障,关爱基层干部。将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基层干部善作善成,落实保障基层干部的各项福利待遇,积极拓宽上升通道,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尽心规划,凝聚基层力量。要提升数智治理能力,从技术上破解数字变异为基层减负,积极探索“数字技术 群众自治”,以“一张网”“一张图”推进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共享,切实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形成干的合力、突出干的成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击打“以效为要”节拍,畅通机制久久为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顿形式主义、推进基层减负也并非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持“当下减”和“长久立”相结合,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经常性开展“回头看”,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动真碰硬整治形式主义的“新马甲”“隐身衣”,防止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按下葫芦浮起瓢”,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减负,减的是量,求的是质,加的是劲,体现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为的是真正沉下心沉下身,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反馈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和评价,综合运用座谈了解、调研走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式,深入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呼声,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根源、对照检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真正从实际出发,从根子上想着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工作提质增效,自觉做到减“虚功”加“实绩”,让群众成为减负工作的监督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