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北环街道党工委,以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锚定“创新提升”重要任务,凝心聚力办好“家门口”满意党校,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聚力夯实党校阵地,让资源利用最优化
为解决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供给不精准、培训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北环街道在党员家门口设立街道党校及7个社区教学点。街道党校设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教室面积120㎡,可以容纳115人,7个社区教学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总计面积351㎡,可满足500名党员“家门口”就近入学。街道社区均配备投影仪、滚动显示屏、电脑、电视、音响等设备设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设立“三基地一长廊三中心一公园”N个现场教学点(北环街道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鸿臣社区青少年研学基地、助残直播基地、春和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北郊公园),让党员教育培训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先后接待区内外各级党员干部学习观摩60批次,2000余人次。
灵活实用的培训,让“党味”“家常味”更浓
按照党性教育类、思想政治类、形式政策类、惠民政策类、履职能力类打造5类精选课程。聚焦理论武装抓牢必修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突出党性教育抓好主修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群腐工作、民生实事宣讲等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促使广大党员强党性尽职责;针对居民党员,以“板凳课堂”形式,“讲”惠民政策、“算”惠民账本、“说”幸福故事,让他们深入了解党的政策,进一步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针对社区党员需求,开展履职能力选修课,设置党务知识、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帮助党员干部强本领提能力;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开展送学上门,发放“红色”收音机45台、学习资料100余册;针对流动党员,借助云端课堂线上授课20余场、借助微信平台发送学习资料300余条。将“坐下来听”“围起来说”“走出去学”“送学上门”四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突出“党味”“家常味”。
丰富多彩的教学,让干事创业激情更澎湃
北环街道组织党校校委会及班子成员,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夕阳红党支部书记等18人组建“头雁宣讲队”,带头讲授专题党课,由“听课者”变为“讲课者”;邀请市区两级党校教授、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授课3次;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敖其尔、“内蒙古自治区自强模范”、“内蒙古好人”李凤玲等身边榜样5人,分享亲身体验,营造人人学模范、当模范的浓厚氛围;邀请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辖区学校校长、书记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各领域工作者20人,组建街道党校“讲师团”,每月开展一次现场教学;总结形成了“五讲”模式(党工委书记带头讲、包联领导全面讲、身边榜样示范讲、经验做法倾囊讲、惠民政策现场讲),让基层党员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的理论和最新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024年开展培训10批次,累计培训人数880人次,提高了街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创新提升”联盟,让共商共建更有效
将党校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整体工作部署,每年年初校长主持校委会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员代表召开基层党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培训课程等,在培训内容上立足街道实际、对接党员群众需求,开设听得进、用得上、能受益的课程,在形式上延伸覆盖,组建“创新提升”联盟,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街道投资3万余元,提档升级北环街道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三红三专”党建品牌(红色基地、红色展厅、红色阵地、专业讲师、专业讲解队、专业志愿服务队),特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通过“党建 互联网”宣传新模式,扩大红色教育基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党员教育学习主阵地,学校师生的研学基地,接待区内外各级党员干部800余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30余次;连续十二年举办“捐资助学暨党的政治生日活动”,发动共建单位、爱心组织为1677名困境儿童捐资助学49.9万元,在“爱”上用实劲,在“帮”上出实招,切实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青少年手中;助力创办临河首个残疾人李大姐直播基地,邀请党员代表、专业教师,对残疾人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培训,实现100人就业、共享直播红利,家庭生活明显改善。
北环街道在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肯下硬功夫,在落实《全市党校(行政学院)创新提升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上久久为功,多措并举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基层党校,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更充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北环街道 魏如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