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作为“三门”干部,选调生在工作经验方面十分欠缺。中央到地方政策,均规定选调生要到村任职两年,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因为到村任职两年的时间正是选调生积累经验的好时机,可以很好的向下扎根汲取基层养分,向上生长努力造福人民,有力锻造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
如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俯下身子倾听民声,做到家底清、家情明。到村任职选调生的职责任务中有一条是“开展国情调研,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关心帮助困难群众”,要求驻村选调生每年至少1次走遍全村农户,进家门、察实情、听民声。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选调生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夯实工作之基,与群众心贴心,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话家常是拉进与群众的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选调生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武器”,用心用情倾听群众家长里短、通过唠唠家常“问政于野”、通过倾听民声“把脉问诊”,在话家常中了解每家每户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任职村的产业、农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端正态度学习方言,做到语言通、沟通畅。异地选调生到村任职后,其中一个难关需要走过,那就是语言关。目前,乡镇村里,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村里的留守老人大多习惯讲方言,因此沟通成了选调生基层工作一大难题。“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作为选调生,应当端正态度、放下身段,学好方言土语,与群众心贴心交流,从“外来干部”向“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吃得了饭”的群众贴心人转变,用方言土语聊民生百态,感知百姓热点、民生难点、执政痛点,真心实意解群众难题。
了解政策倾囊相助,做到难题解、堵点破。当前,到村任职的选调生学历高,能力强,思维开阔,也很适应新事物的发展。如何用好自身资源、能力优势是选调生应该首要思考的问题。政策越熟,则思路越清。基层工作往往存在信息茧房问题,选调生应用好调研“法宝”,深入了解基层产业发展难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善于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熟悉各项政策中不断研究解决措施、逐一击破难题,助力盘活任职村的产业经济,让村民享受政策红利,提升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当然,无路何时何地,选调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是组织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也要始终牢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要奉行的准则,作为选调生,也应该珍惜两年的到村任职时间,基层工作能够让大家与群众的距离更加靠近,这段经历能够鞭策自己做到心中有人民、做到常听民意、常想民需、常忧民急、常解民难、常办民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