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当好改革担当的四个“角色”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每一级政府,每一位干部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与人民的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因此,各级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当好改革的“践行者”“攻坚者”“行动者”“为民者”,以实际行动书写实干与担当的新篇章,奋力推动中国改革事业迈向新高度,开启新征程。

坚定政治定力“毫不动摇”,以“践行者”之姿与党中央看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审时度势,不断推动改革进程走向“深水区”,取得一系列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改革成绩。2024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三百多项改革重任,若缺乏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与清晰明确的思路,势必会在改革的过程中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捉襟见肘,难以施展,从而严重阻碍改革步伐的稳健前行。因此,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政治定力与战略思维能力,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精准落地,共同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各级干部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以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为奋斗目标,坚定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明晰改革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引领改革潮流的先锋模范。

坚定敢闯敢拼“毫不犹豫”,以“攻坚者”之姿直面改革问题。改革之路,充满挑战与荆棘,改革者若无足够的魄力与勇往直前的闯劲,那么改革只会沦为空洞的口号,无法转化为实质性的进步。在改革的征途上,患得患失和优柔寡断是各级干部绝不能有的致命弱点。面对根深蒂固的难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中指出,各级干部要“敢于善于斗争,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各级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肩负着改革的重任,更应当展现出勇于担当的气魄,要敢于迎难而上不畏艰难地啃下“硬骨头”,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逐一攻克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难题。要不断打破利益固化的桎梏,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深深扎根于实际,最终开花结果,造福于民。同时身居要职、肩负领导责任的“一把手”,在面对关键问题和复杂局面时,更要有敢于果断决策的魄力,要敢于正面接触并寻求解决之道。在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站出来统筹协调,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平衡;在重大考验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领导者的担当与作为。

坚定亲力亲为“毫不退缩”,以“行动者”之姿抓好改革任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探讨,而是需要真切地“动起来”,改革才能“进一步”。各级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一线,亲力亲为地了解实际情况,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和督导,确保改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跟进,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在面对那些全新领域、缺乏改革经验的挑战时,不能选择逃避或置之不理,更不能以“门外汉”自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可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发挥关键作用,要亲自挂帅出征,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打通改革过程中的“堵塞”环节;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已经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善于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聚焦改革压力的传导、动力的激发以及多方利益的协调等关键环节;同时,通过设立“先行示范区”“模范区”等方式,为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从而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推动整个改革进程向前发展。

坚定改革为民“毫不迟疑”,以“服务者”之姿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增进民众的福祉。因此,改革的每一分成果,都必须由人民共享。各级干部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以“服务者”之姿增进民生福祉。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领域,要集中力量,精准施策,推出一揽子切实可行的惠民措施,要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每一份改革红利都能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些措施不仅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改革的进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改革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汇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人民政府 杨成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