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用“望闻问切”把民生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善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望”民情,擦亮眼睛,观群众所需。“望”即是望神色。在服务群众中党员干部要望群众神态、观群众喜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与群众“身挨身”“心连心”“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方能“望”得真民情。睁大眼睛用心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落下一丝细节,全面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才能当好政策落实的“宣传员”,基层治理的“调解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闻”民声,洗耳恭听,知群众所求。“闻”即是听声息。在服务群众中党员干部要听群众呼声、懂群众诉求。群众呼声是发现问题的“放大镜”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一环,更是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把话筒递给群众,用心聆听每一个真实而质朴的声音,听听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力求转化成顺心事、放心事、暖心事,严防小矛盾变成大风险,小问题酿成大祸端。

“问”民意,勤动嘴皮,解群众所难。“问”即是问症状。在服务群众中党员干部要知群众意向、解群众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各个方面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源源不断的汇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群众的好经验、好方法中获取“锦囊妙计”,时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

“切”民愁,凝心研究,通群众所结。“切”是辨脉搏。在服务群众中党员干部要晓群众愁苦、通群众症结。将群众“脉象”当成开展工作的“指南针”,精准找到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对群众反映的普通心病要“标本同治”,对群众反映的普遍心病要“一针见血”,对比较突出的“顽瘴痼疾”要“对症开刀”。党员干部要“切”到实处、开出良方,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感受到“疗效”,使民生脉搏在幸福中有力跳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