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深圳、浙江等地菜市场出现了一项颇具创意的服务——“代炒菜”。这种业务,顾客只需支付几块钱到十几块不等的手工费,就能在买完菜后将其直接交给“代炒菜”档口,带回热乎的现炒饭菜。这一业务迅速受到不少市民欢迎,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项便民业务既方便了市民,也迅速在社区和社交平台上“圈粉”。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代炒菜”业务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市民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也为传统菜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民生需求,提升生活便利
“代炒菜”业务的出现,满足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上班族、老年人等群体的需求。生活节奏的加快让许多上班族忙于工作而疏于家务,导致有时只能选择外卖或速食,健康难以保障。
那么如何在追求新鲜、健康饮食的同时,也获得便捷的服务呢?这类代炒菜市场,顾客不仅能确保食材新鲜,还可随时观察整个烹饪过程,保证卫生安全。“代炒菜”以亲民的价格,让市民既享受到了菜市场的新鲜食材,又节省了做饭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积极引导鼓励此类民生创新,倡导“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有利于推动“家门口”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助力市场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菜市场作为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肩负着为市民提供新鲜食材的重任。然而,面对超市、外卖平台的冲击,传统菜市场的经营模式也亟需创新转型。“代炒菜”业务不仅丰富了菜市场的服务内容,还进一步增强了其吸引力。在浙江宁波某菜市场,“代炒菜”服务推出短短几个月,市场整体客流量提升了近三成,不少摊主也反映生意“比以前好多了”,进一步印证了服务创新对市场的积极影响。
“代炒菜”业态的出现,既推动了社区经济发展,也为商户和居民搭建了更紧密的沟通平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如果为此类服务业态的推广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等扶持,并鼓励创新的服务形式,将有效推动菜市场的多元化服务发展。尤其是菜市场经营方,可在政策的引导下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引入更多便民措施,让传统市场焕发新生。
强化规范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与此同时,随着“代炒菜”业务的普及,也需重视其中潜在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隐患问题。因为菜市场环境相对复杂,相关档口的卫生条件、食品加工标准等方面有待严格管理。有关部门也应及时介入,设立“代炒菜”业务的准入门槛,完善相关管理规范,确保从食材处理、厨具清洁到成品包装等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可靠。通过加强监管,既能保障食品安全,也能增强消费者信任,使“代炒菜”成为市民生活中真正可靠的便民服务。
上海某市场管理方推行“亮证上岗、每日巡检”制度,不仅要求每个代炒档口持证经营,还对烹饪台面、油盐调料等进行每日检查,确保达标。这一制度既规范了市场秩序,也在顾客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能进一步规范“代炒菜”服务,保证其作为安全、可靠的便民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
“代炒菜”业务作为基层服务创新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菜市场经营者和个体商户的智慧,也反映了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政府应引导鼓励更多商户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创新服务,通过支持相关市场转型升级,激发出更多创新可能性,营造出“生活便捷,品质提升”的社区服务氛围。
政府可以鼓励更多商户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创新服务,提升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政府可以搭建平台,通过引导和扶持,推广更多符合百姓需求的服务创新,激发传统市场活力,形成“市场活跃、服务多样、群众满意”的良性循环。
“代炒菜”业务的兴起,是民生服务创新的生动实践。政府应关注此类新业态,积极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使其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我们既能看到传统菜市场的多样化转型,也将进一步增强城市便民服务的功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岳阳市云溪区云溪街道办事处 黎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