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之效,在于安民。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啸而来,给执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发现,执法更加精准化;从应急处置到风险管控,执法更具针对性;从管理者到服务者,执法更趋协同性。最高级的治理并不是简单的“一条腿”“一根筋”,而是像弹琴一样,十根手指各有分工,既讲究差异化,也注重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奏出群众心声。
科技助力,创新执法解民忧。当前科技快速发展,为执法工作带来全新机遇。遥感监控为环境执法装上了超大相机,实景三维使城市发展形成了精准沙盘,城市大脑为城市治理再造了神经中枢。要丰富科技应用场景,将更多成熟科技产品投放到城市安全、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为城市织密发展的安全网。要提高科技的应用效率,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各领域数据共享、技术共享,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和效率。要提高执法者的应用能力,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数据分析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城市风险管控水平。
灵活施策,精准执法暖民心。在执法工作中,部分地区存在“一刀切”执法现象,对不同情况采取同样执法手段,造成了群众的反感。应通过灵活执法,采取不同执法方式,减少因执法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群众需求和执法效果的统一。比如在对城市摊贩治理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城市秩序的前提下允许摊贩在指定地点合法合规经营,在方便群众的同时赢得了民心。为此,应该不断提高执法的精细化水平,针对不同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实现执法的科学化、精准化。
心系群众,温情执法纾民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提升执法能力水平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执法理念。一方面要充分满足群众需求,让“小摊贩”“你送我检”等暖心之举成为执法常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让“随手拍”“小院议事厅”“社区议事群”成为居民的习惯,引导群众监督执法行为,参与执法过程,提出执法意见,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城市治理中,执法者必须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执法的不变追求,既注重差异又协调统一,精准施策、顺应民意,只有这样,执法的琴键才能真正弹奏在百姓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