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追寻“荆楚足迹”共绘“时代新篇”

11月4日下午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咸宁市、武汉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和四邑村、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了解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科技创新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应追寻总书记“荆楚足迹”,深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领域,“执笔蘸墨”共绘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篇章。

执“产业升级”之笔,蘸“绿色发展”之墨,鼓足干劲,绘就“万里田肥户户春”的乡村振兴篇。“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从广东茂名的荔枝园、山东枣庄的石榴园,到甘肃天水的苹果园,再到湖北嘉鱼的“蔬菜长廊”,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特色产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借智“晋江经验”,循迹千万工程,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汲取“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同频共振的智慧,探寻美丽乡村的蝶变密码,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将“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田园风光”打造为“旅游胜地”,“乡土文化”涅槃为“特色品牌”,实现绿富双赢,让蓝天白云常在、绿水青山常驻、旖旎风光常存,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执“民生福祉”之笔,蘸“笃行实干”之墨,奋发进取,绘就“暖衣饱食恣气艳”的幸福生活篇。“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到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再到湖北省嘉鱼县四邑村,一串串基层足迹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恪守“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初心,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坚持时时听民声,事事顺民意,处处惠民生,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重点领域,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问题,真抓实干,不舍寸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文化传承”之笔,蘸“守正创新”之墨,久久为功,绘就“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文化繁荣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青铜玉器、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习总书记在云梦县博物馆时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传承使命,既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薪火相传,走好传承之路。更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与时俱进,打造出更多如《唐宫夜宴》、《黑神话:悟空》的优秀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

执“科技发展”之笔,蘸“革故鼎新”之墨,善作善成,绘就“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未来求索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前后四次赴武汉东湖高新区考察,反复强调要将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闯劲,攻克“卡脖子”技术,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动力”,让“创新活力”激发“发展潜力”,在“智”领未来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