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市往往从其城市气质标签开始,当下面对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的提问,“科创之城”已成活力大武汉的闪亮标签。近日,省政府公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5.7%,快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1%,高于全国16.0个百分点,新登记市场主体140.96万家,其中新登记企业46.74万户,增长24.3%,增速居全国第一。经济数据全链增长的底色是地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武汉积极推进四链的深入融合,以链为骨,聚力战略性新兴集群发展,引动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进化为中部科创新品牌第一城,争创现代化城市建设样板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汉经验”。
习总书记多次对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指路,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链式思维早已融入武汉城市发展战车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畅通科技企业市场人才良性循环,完成全产业链上各环节精准对接,以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新优势,优化为强劲的新引擎,不断为城市发展提速增质,最终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见势起效。
持续优化“四链融合”政策大环境,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营造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武汉锚定创新主赛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落实主线工作,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科技火种”助燃发展之势。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区域叠加的中心位置,武汉各区提早迈出工业重镇奋力“向新”的步伐,以新型工业化重塑武汉的“重”,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在钢铁、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上赋新求质;以“引智培智”开启创新新引擎,共筑科创产业集群新高地,在新能源、生命健康、航天等新兴产业上“培优”集群。如汉阳区围绕“三优势转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用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汉阳科院为基点打造多元化创新单元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蝶变,打响了现代化“汉阳造”逆生长IP。
健全推动“四链融合”投融资体系,投引联动搭建矩阵,加快成果转化筑牢护城河。资金链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要保障,武汉围绕主线不断完善资金链,强化精准对接、优化融资服务、加强系统联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产业发展强磁场,以“输血”促“造血”,引金融“活水”浇灌科创繁花。2024武汉持续发挥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底座职能,借助金融链打通产业链,打出多套“产容投”组合拳,开设定制化产业基金,目前“联链通”平台融资破百亿,以“耐心资本”匠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武汉为重点帮扶泛半导体产业开设“江城资金”,首期规模便到达120亿元,蓄力集链成群打造武汉市泛半导体产业集群。硚口区人民政府与“宏泰集团”合作开发了首支生物医疗创新发展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未来将形成3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群,推动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和构建硚口“同济健康城”,奋力打造国内一流医疗健康服务先行示范区。
完善加快“四链融合”全人才体系,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建设一流产业人才队伍。人才链是创新链的支撑,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武汉将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组建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满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建设的人才需求。武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第三城,人才底蕴厚重,科教资源富集,科研院所密集,高端人才汇聚,有超过70位院士;科研创新平台强大,拥有众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些年武汉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盘活存量教育资源,探索企业出题带动高校科研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组建高校专家团为企业“开良方”,推进高端人才入重点实验室产教实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大学生创业、积极引进人才,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武汉依托“链式思维”寻新出发,激活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进阶为科创强市,以亮眼成绩单彰显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的担当。正处中国经济成功迈进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地方更应具备“链式思维”发展意识,明确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有不断深入四链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