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这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改革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征程上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和承接顺序,于“破立”之中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创新意识、为民意识、奋进意识,点燃全面深化改革“动力引擎”,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巨轮”行稳致远。
立“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创新意识,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藩篱,点燃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引擎”。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经历了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发展过程。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面对这些难点、瓶颈,唯有思想上“破冰”,行动上方能如愿“突围”。“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无论是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还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都是阻挠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思想障碍。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以常学常新的劲头扫清思想上的“积灰残垢”。要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突破习惯路径的依赖,从惯例中走出来、从条条框框中跳出来,始终保持勇立潮头、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敞开思想解决新问题、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
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意识,破“不务实功、多图虚名”的形式主义,点燃全面深化改革的“作风引擎”。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幸福,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读懂“问需于民”的制胜密码,找准“问计于民”的价值坐标,践行“问效于民”的行动指南,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到他们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意识,破“安于现状、甘于躺平”的畏难心理,点燃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引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将一个个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行,广大党员干部要面对挑战“敢上”,面对困难“能战”,在风险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推诿,在失误面前不逃避,在考验面前不慌张,当好干事创业“排头兵”、改革创新“先锋队”。要勇敢跳出小我“舒适圈”,摆脱安逸和惰性的束缚,主动奔赴改革发展主战场,多啃“硬骨头”、多搬“绊脚石”、多除“拦路虎”,在“练兵战场”中练就“无坚不摧”的“硬脊梁”、“独当一面”的“铁肩膀”、“身经百战”的“真本领”,真正成长为能够担当重任、有所作为的中流砥柱,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