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亦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答案在于:通过增强堡垒的磁性、强化法律的刚性、提升发展的韧性、保障服务的柔性以及激发文化的活性,形成一套多维度、全方位的治理体系,以期达成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一、增强堡垒的磁性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其战斗力和凝聚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堡垒的磁性,意味着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吸引人才、凝聚民心的磁场。通过选拔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能力,同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让党旗在田间地头高高飘扬,紧密联系群众,使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强化法律的刚性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强化法律的刚性,要求在乡村治理中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权利与义务,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确保乡村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提升发展的韧性
乡村发展需具备适应市场变化、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即发展的韧性。这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服务的柔性
服务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柔性服务则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精准性和人性化。在乡村治理中,应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提供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增值服务,让服务更加贴心、更有温度。
五、激发文化的活性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激发文化的活性,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支持乡村文艺创作,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乡风,培育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突出“五性”,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既遵循法治又充满温情、既坚韧不拔又与时俱进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