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乡村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展提供巨大动能。

新质党建为乡村振兴护航。一是突出优势。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建强堡垒、发展产业、和美乡村、优化治理等基层重点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二是党建引领。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思想引领,通过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探索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是创新模式。坚持在继承发扬基层党建工作好的传统做法的同时,努力探索和运用新的党建载体和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141”基层智治体系作用,配齐配强“1 3 N”网格力量。

新质人才为乡村振兴蓄势。一是吸引人才。优化创业环境,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拓宽引才渠道,通过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政商合作等方式,精准对接农业、文旅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注重人文关怀,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举办乡村文化节、人才交流等活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是培养人才。根据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种养殖技术、乡村文旅、电商等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示范、远程教育等形式,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实施村级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发挥“传帮带”“老带新”联帮带作用,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三是用好人才。给于基层干部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完善村“两委”成员的报酬体系,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精力为民办实事;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容错纠错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破除人才使用障碍,为人才松绑减负。

新质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一是因地制宜。现行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要立足自身实际,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充分挖掘产业潜力价值,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农业+”新业态。二是联结联动。创新乡村振兴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价值链分配的重心向农户倾斜,让农户能够充分分享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探索“强村带动弱村”发展路径,在党建、人才、产业等方面联动,实现“强弱”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阻隔,解决村集体“想发展产业,但本地不适宜”难题。三是完善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无人机喷洒、无土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完善交通物流体系,优化乡村道路网络,发展农村电商,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