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作为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磨好解纷“绣花针”、用好“穿针法”、找准“落针点”,解开群众“千千结”,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苦练解纷内功,磨好“绣花针”。铁杵成针最早出自于《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太白在象耳山下逢老媪方磨铁杵欲作针,后常用来比喻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基层干部磨好矛盾化解的“绣花针”亦非一日之功。须练好“听”功,开展常态化巡查,利用进村入户、党员群众大会等各种渠道倾听群众诉求,听取群众在土地纠纷、婚姻家庭、财产分配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动态掌握村情、民情、干情,将存在的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里。须练好“劝”功,坚持“四级联动”(信访分管领导 包村干部 村两委班子 小组组长)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调解工作格局,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组建工作专班劝解、调解、化解。须练好“做”功,建立“下访排查-化解处置-转办协助-答复回访”闭环管理,逐步解决重复信访矛盾突出问题,对已化解问题做好跟踪回访,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
紧盯矛盾焦点,用好“穿针法”。穿针是刺绣的基础技能之一,正确的穿针方法可以使线条流畅均匀,避免线头打结或断裂,从而保证刺绣作品的完美呈现。矛盾纠纷化解与刺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必须紧盯焦点“穿好针引好线”,方能绣出好“枫”景。聚焦重点人员管控,对涉及重大矛盾纠纷人员做好台账,纳入日常关注;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及时上报,提前介入动态监管;对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加强排查管控,定期收集汇总动态信息,做到“底数清、基数明、轨迹清晰、管控有力”。聚焦法律知识宣讲,针对乡村群众法律知识欠缺,不擅于用合法方式反映诉求维护权益问题,可依托基层网格,结合典型案例,通过“院坝会”、普法宣传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开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群众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
研判矛盾类别,找准“落针点”。针脚的落脚点直接影响刺绣的整体呈现,正确的落脚点可以避免线头外露或堵塞洞眼,从而提升刺绣整体精细度和美观度,矛盾纠纷化解若找准正确的落脚点便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度。在苗头性矛盾上“出快招”,对婚恋纠纷、感情纠纷、邻里纠纷等能够“快处快办、速战速决”的涉及人员单一的苗头性矛盾,综合运用冷却降温、换位思考、亲情感召等方法,就地化解各类“小矛盾,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在一般性矛盾上“用合招”,对消费纠纷、工薪纠纷等涉及人员多且一时难以调处的一般性矛盾,兼顾好“情理法”、把握好“时度效”,综合运用宣教督促、釜底抽薪、借力评理、对症用药等方法,确保实现矛盾化解。在复杂性矛盾上“谋妙招”,对涉访群体、利益诉求群体,要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动,实行“专班 专家”运行模式,综合运用连线搭桥、专班会诊、宽严并济等方法,集中优势手段、资源、力量,切实打开群众“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