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让文明焕发新光彩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在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古老的文化遗产到多彩的名族风俗,这些文化资源不仅镌刻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也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过度商业化,许多文化资源面临着被破坏甚至失传的风险,民间艺人的老龄化、人才断层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人才缺乏,更加剧了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难度。文化资源保护包括历史遗存、特色民居、民族服饰等物质性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字、习俗等等非物质性文化资源。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要突出规划意识。编制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建立文化资源保护管理的统筹协调平台和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系统性的文化资源保护理论,建构起科学系统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合理布局、明确保护重点和考核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二要文旅融合。坚持保护性开发,最大程度保护和维持原生态的特色风貌,杜绝过度娱乐化和同质化。探索“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对文化资源价值深入挖掘,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转化为符号辨识度高、价值认同感强、流量能够变现的旅游产品。

三要积极招贤纳士。保护珍贵的文化资源并非易事,它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承担这一重任。从古老的文物修复到现代的数字文化保存,每一步都离不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因此要努力筑起人才的蓄水池,将文化传承及技艺以课程形式纳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中,积极扶持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建设人才库,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职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领域。同时,开展专业培训和技能大赛,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提升技能的机会,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是要技术赋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例如,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将古建筑、文物等精确地记录下来,形成数字档案,以便日后研究和修复,海南着力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以数字技术助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日常巡护、动物保护、资源监测正变得更“智慧”。。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普及也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只有坚持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我们的文化根脉才得以守护,历史才得以延续,让文明焕发新的光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