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利益关系更加多变,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为此,要从协同共治、制度保障、科技赋能、队伍优化四方面入手,解锁基层治理四化”密码,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需要坚持协同共治,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社会化就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方面,要促进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发展。引入市场力量,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激活群众自治活力。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要瞄准群众急难愁盼,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上来,引导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全员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强化制度保障,拉紧基层治理“警戒线”。强化保障,制度先行。首先,要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制度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不同领域的立法。其次,“法立贵乎必行”,要强化执行落实。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以群众喜阅乐见的形式,促进法律知识进社区,引导群众主动知法、扎实懂法、自觉守法;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职责明确、协调有力的机制,建立专业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基层公共法律队伍,保障制度高效执行。
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需要聚焦科技赋能,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梳理、聚合、应用,打破一个个“信息孤岛”,强化基层治理之“智”。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完善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要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大脑”。全面收集社区人、地、事、物等方面基本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多方面信息资源,搭建区域多主体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基层事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控。
推进基层治理专业化,需要现代化干部队伍,铸牢基层治理“主心骨”。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培并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专业化”队伍。为基层战斗堡垒提供人才支撑。一方前,要拓宽干部选拔渠道。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从优秀干部、致富能人、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党员等中,择优选拔政治觉悟高、民主作风好、群众工作能力强,对社区情况熟悉、踏实肯干的优秀干部担住书记。另一方面,要加强干部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持续充电蓄能,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干部业务技能培训,注重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本领。同时,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将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纳入后奋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解决社区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等问题,蓄满人才“蓄水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必须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协同共治、制度保障、科技赋能、队伍优化,解锁基层治理密码,以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