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时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重要指示。近日,中央办公厅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表明党中央将为基层减负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将减负工作“减”到关键处、“抓”到点子上,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平衡点,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杜绝“减数”不“减负”。减负,顾名思议就是为干部减轻负担,有更多的精力走入田间地头,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群众。有的地方却把减负的重心放在“数字减负”上,简单追求解散了多少工作群、减少了多少会议、摘掉了多少牌子,没有从源头上切断形式主义的根源和土壤,造成“数字减负”的假象。要想让基层真正跳出“减数”不“减负”的怪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系统思维,纠正思想认识偏差,一方面善做减法,从思想上改变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材料轻实效等形式主义问题,管住重复过多的检查考核,管住名目繁多的会议文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另一方面会做加法,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强化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让基层有人办事、有能力办事、为群众服务。
要谨防“减负”不“赋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一线任务繁重,矛盾问题集中,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就要先整理好上面的“千条线”。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个别部门单位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责任和事权向基层扎堆转移,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处于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状态,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要想破解基层权小责大、人事不匹配的困境,就要统筹做好基层减负和赋能,摸清基层干部现有工作“底数”,搞明白哪些工作是基层该承担的权责事项,哪些工作不是,确保划分权责清单符合基层实际。要健全基层权责清单,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交织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基层干部工作有迹可循、有权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
要做到“减负”不“减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有的部门单位把一些应承担的责任和减负简单对应起来,以减负为名,推诿扯皮,有的漠视群众的急难愁盼,以不是自己职责范围为借口,进行踢皮球等等。这样打着减负之名,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不但违背了减负的初心,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决不将“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责任层层甩锅”。同时,松绑也绝非松劲,减负并非减责,基层党员干部也要清醒认识减负目的是激发干劲和活力,决不可把减负当作不担当的借口和躺平的理由,追求个人安逸、漠视群众利益。各级组织部门要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坚决杜绝“躺平式”干部。
(武汉市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