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选调生周年记:“沉浸式”吸收乡村“泥土味”

泥土,寓意万物生长,生命伊始,也代表着青年茁壮成长,追逐梦想的摇篮。一年前,我揣着梦想第一次踏进这片名为希望的土壤。吸收阳光,沐浴雨水,三百多天的基层历练使我少了几分“稚气”,添了几分“地气”,更孕育出“一心为民”的“一生诺言”。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念,“扎根泥土”,砥砺前行的毅力。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干部要在实干苦干上下工夫,既要脚踏实地搞好当前的发展,又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学校里,铺垫性工作是将点滴知识转化为自身学识。基层中,铺垫性工作则是将点滴实事转化为傍身经验。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事情多、分类细、内容杂,若没有“沉下去”,便看不清“脉络”,找不到“症结”,就治不了“顽疾”。敲不开群众家门,讲不通政策理论,开展活动反响平平,这让当初才开始工作缺乏“沉下去”毅力的我吃了不少“败仗”。村支书告诉我,“想要在村中“吃得香”,要把自己‘沉’到泥土里。”于是,在和众多经验丰富的前辈虚心请教后,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沉淀之路”:“和群众要“打成一片”,村民情况要“门清”,群众困难要“搭手”,群众招呼要“附和”,不要官气要客气。”一次饭后散步碰到村中老爷爷,我主动接过他肩上担着的扁担并询问其近况如何。老爷爷笑着应和我,给我谈收成、聊近况,最后还送给我一颗扁担中最大最红的红橙。从此,那位老爷爷逢人就夸村里来了个“好后生”。就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我与村民越走越亲,也渐渐明白沉下去扎根泥土的意义。

以“重任千钧再奋蹄”的决心,“冲出泥土”,锻造无畏的精神。最开始参加工作时,我曾因为找不到方向而迷茫: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在村中与同事共同鏖战的日日夜夜,我看到他们用行动诠释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担当情怀,在田间地头,村民老乡家中,听到了干部“拉家常”“讲政策”的声音。逐渐明白新时代新青年肩负着的重大使命,是以满怀的朝气和冲劲开拓基层发展新局面。如今,我已心中装满了“奋斗”的意志,既走“平坦大道”也走“崎岖小路”,将汗水和足迹撒在每一寸土地;既做“热锅蚂蚁”,也接“烫手山芋”,正视群众疑问、坦诚回应问题难题;愿做群众的“小喇叭”“传话筒”,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把“书面语”讲成“知心话”。在“纠纷调解、政策宣传、项目落地”等一线历练成长中,我也真正做到始终将人民“举过头顶”,将人民“装进心中”。

以“共享乡村振兴景”的态度,“反哺泥土”,传递驻村的温暖。“我地里菜叶被牛啃了”“我家自来水放不出来水”。驻村工作中,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民生小事亟需解决。村支书告诉我:“乡村振兴听起来很高大,但他一直蕴藏在每一件小事里,你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粒种子埋在了村民的心中,时间一长,他们便长成参天大树。”至此,我开始从每一件实事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奥秘,以真诚换真心。为了让村中老人孩子在生活中有更多便捷与幸福,我耐心为其解释新农村合作医疗收缴方式;为了鼓励村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尝试与上级部门联系,邀请农技专家到村讲解“防病虫害”“间种套种”方法技巧;为了解决少数村民用水难题,我和村干部两周内敲遍村中困难群众家门,挨个记录、挨个询问,最终成功实现“户户通水”。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我相信,点滴温暖能汇成细流,点滴小事终能筑成乡村振兴“宏伟长城”。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驻村还有一年时间。下一年,我将继续沉淀,在泥土中不断探索,在前行的路上用实际践行“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