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石门乡综合施策全方位助力山地农业旅融合发展

(一)用好林下“方寸地”,打造地道中药材之乡

放大生态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立足辖区内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迭代升级全乡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引导各村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重点发展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种植。着力培养以上宏农业为龙头的中药材企业,建设示范种植基地,鼓励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人种天养”的林下套种技术标准,支持上宏农业与云海药业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力争2030年,林下中药材基地达到10000亩。做好全产业链布局,支持企业在中药材生产、加工、仓储、包装、物流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健康、旅游、养生、饮食、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科普体验、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中药康旅示范地。

加强创品夺牌,着力提升价值链。加强优质种子种苗培育,把药材种子种苗培育作为“源头工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优质种子资源保护与提纯扶壮、规范化繁种育苗、驯化栽培等技术研究,建设1处具有高水平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培育药材品牌,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特色中药材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做好中药材GAP认证,积极开展“石门林下中药材之乡”创建,占领品牌高地,同时主动联合周边乡镇共同打造林下中药材产业集群。

壮大经营主体,着力完善利益链。按照“提质、增效、扩量”工作思路,强化龙头带动,切实为农户搭建好“利益桥”培育一批本地企业,着力扶持上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壹佳人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川益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3家本土企业,在资金项目、减税降费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有发展潜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向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引导一般农户以订单种植、股份投入、劳务投入等方式参与经营,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和带动效应,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二)开拓高山“生态地”,打造生态食用菌之乡

科技支撑,促进企业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向石旮旯、大石板要地扩大基地面积,进一步提高黑木耳生产标准化水平,力争完成黑木耳GAP认证。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黑木耳产业农艺环节共有8个,目前,昱达农业已制棒、灭菌、接种、养菌4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摆场、采摘、风干、菌棒回收4个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引导企业重点投入更新黑木耳产业“摆场、采摘、风干、菌棒回收”等生产环节机械化设备,力争实现黑木耳生产全程机械化。

创新经营,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鼓励昱达农业积极争取落地黑木耳全自动装袋流水线提升项目,形成集自动化制袋、灭菌、接种、养菌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生产线,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向自动化现代农业生产的转变。培育打造昱达农业为主的黑木耳专业化菌棒生产企业,改变当前黑木耳种植企业需自主生产菌棒的生产方式,新进黑木耳种植企业和周围群众只需要流转土地购买菌棒就能生产黑木耳,降低种植门槛,同时主动联合周边乡镇共同打造高山生态绿色的食用菌产业集群。

抢占高端,加强产品品牌化提升。加强品牌价值提升,以高品质为核心,凝练品牌核心价值,推动石门黑木耳在“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从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提档升级。创建“石门黑木耳”、“高山生态黑木耳”“石门绿色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品牌集聚的高地,拉动产业实现高端化,大幅度提升石门黑木耳的市场竞争力。

(三)盘活优质“农用地”,打造非遗风萝卜之乡

企业“点”上带动。依托本地民源农业,萝卜种植基地扩产至300亩,萝卜基地实行“企业 农户”的模式,通过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实行统一收购的方式,发动周边农户利用自家撂荒的农田开展萝卜种植100亩,公司流转连片撂荒地自己种植200亩,可实现年产萝卜900吨。

产业“线”上延伸。实现现代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一体发展。一是现代种植,推动土地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增大种植产量,促进萝卜种植现代化发展。二是产品加工,扩大加工厂规模,向上争取风萝卜加工提升项目,扩建加工厂房1500平方米,实现年产风萝卜15吨,年产值180万元。三是市场销售,“线上 线下”结合,实行线下与商户构成供销制,线上建立电商打通网购服务。

品牌“面”上引领。“石门风萝卜”凭借独特品质及蕴涵的文化底蕴,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名录。以风萝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努力把石门打造成“风萝卜之乡”,融入到石门当地文化中,讲好文化传承故事,提升品牌文化底蕴,进一步巩固非遗地位,利用媒体宣传、进入巴味渝珍等手段,提高“石门风萝卜”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