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人都留下了尊重历史,牢记历史,学习历史的鲜明观点。每当人们迷失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时候,历史就如同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为我们扫散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种种历史经验教训都启示着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借鉴历史,从而可以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亦是如此,我们必须要牢记初心,读懂过去,了解乡村的文化和历史,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立足当下,探索未来。
我们要知道乡村从哪里来,一方面,必须从精神文明上下手,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建设各类有关的村史建筑,通过物理的方式记录并留存下这宝贵的信息。
从精神文明建设出发。总书记曾做出过重要论断:文化自信就是我们最根本最基础的信心来源。作为当代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坚持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信心。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国,我们更多的基础是在乡村。每个乡村的历史溯源,有关文化,都算与我们广大农村居民最紧密相关、最情切的精神宝物。从县市一级出发,必须重视辖区内各具有典范性、代表性的乡村,特别是具有红色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合乎新时代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等的重点乡村,从保护、建设、宣传等角度出发,将其打造成具有广泛宣传性质的文化乡村社区,充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本”。
在留存有关物质信息方面。乡村的木雕工艺品、犁耙石磨等农具、历史的老照片、见证村社变迁的历史建筑······种种类似的老物件,都展示着先辈们的生产生活轨迹。这些看似冰冷的老物件,身上承载的是村庄年复一年的历史记忆。对于有条件、有特殊文化意义的乡村,应当鼓励建设村史馆,记录下村庄的变迁历史,让人们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实景参观的方式,设身处地的了解、感受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和先辈们对话,传承文化。
回顾过去,我们可知乡村的发展、变迁之路;立足当下,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为建设美丽乡村不懈奋斗;探索未来,我们需知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才是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