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关党的创新理论的具体实践,不仅是具体的工作责任,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五指山市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具有五指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进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五指山时作出的“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殷切嘱托,弘扬和推广五指山深厚悠久的非遗文化,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和五指山非遗传播力、影响力。五指山市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有23项,包括国家级4项,省级14项、市级5项,涵盖传统医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和竹木器乐等。同时,五指山还下大力抓好非遗融合跨界发展,通过非遗项目产业化品牌化的打造和开展文艺演出、活态展示等方式使非遗保护形式更加多元化,如成功举办了《奇遇·五指山》实景演出、“雨林樊登读书会”“万人共同舞”“‘雨林TOP ’竹竿舞大赛”“非遗文化节活动”等系列具有丰富非遗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创新推出10场民族时装“村秀”活动,让文旅融合火爆出圈。
培育优秀“非遗”人才队伍。聚焦人才赋能非遗传承,出台了《黎锦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指山市非遗传承人才非遗“青蓝工程”实施方案》《五指山市1867“优秀民间技艺人才奖”评选方案》等制度,评选了第一批“青蓝工程”名师及工作室17人(家),其中黎锦技艺人员3名、黎锦名师工作室1家。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春苗”行动,以乡镇小学为载体,结合当地黎族苗族非遗文化特色,采取“非遗项目进校园”“黎锦学堂”等多样形式进行名师技艺传承,采取“非遗工坊 传承人”“非遗工坊 合作社”“非遗工坊 企业”等经营模式,2023年,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工坊的《黎族织锦:传承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分别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名案例。
创新“非遗”传播渠道。通过举办“村秀”、打造“非遗 ”品牌让五指山非遗文化走出海南、走向世界并为当地群众带来收益,实现弘扬“非遗”为民创收的良好愿景。借助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庆典及黎族祭祀大典等系列活动、“非遗”保护成果“四进”展演等活动,加大五指山黎苗文化与各类“非遗项目”宣传展示传播力度。今年,五指山市以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积极搭建中法文化民间交流平台。在5月,五指山市与央视合作,组织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推动海南少数民族文化走出深山、走向世界,进一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海南自贸港故事。